学院动态
当前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学院动态 > 正文

学院动态

    最新更新

 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“铁算盘”实践队深入万安实践纪实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14 浏览量:

    为响应“强国有我,青春有为”的时代号召,7月1日至6日,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“铁算盘”实践队深入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,开展科技助农、文化赋能、基层治理等实践活动。队员们扎根乡土,贴近群众,用专业学识破解乡村难题,以实际行动在广袤乡村书写青春奋斗篇章。

    科技为笔,绘就产业振兴新图景

    “这棵树能结出脐橙、蜜橘、柚子三种果实,产量比单一种植翻了近一倍!”7月1日清晨,富晶基地总经理邓兰云话音刚落,实践队员们便围向那棵“水果派对树”。作为实践首站,这里的“智慧农业”场景让队员们惊叹:大数据监测中心的屏幕上,土壤湿度、光照强度等数据实时跳动,当数值低于阈值时,自动灌溉系统即刻启动,精准滋养每一株果树。队员张杰忍不住上手操作:“原来点击‘灌溉模式切换’,就能根据作物生长期调整水量,这就是科技的力量!”

    科技不仅改变种植方式,更打通了农产品销路。得知万安脐橙因“藏在深闺人未识”面临滞销,队员们化身“带货主播”,提前走访20余户果农,记录下“昼夜温差12℃”“甜度达14°”等核心数据。直播间里,队员举着测糖仪向网友展示:“家人们看,这就是天然馈赠的甜蜜!”这场直播吸引1.5万点赞,订单覆盖周边8个县市,直接带动30余户农户增收,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“键盘连田间,数据促增收”的力量。

    文化为墨,勾勒乡土振兴新画卷

    7月2日,实践队带着“科技让乡村富起来,文化能让乡村美起来、活起来。”的信念走进了田北画村。十年前还是“空心村”的这里,如今已成为“墙上有画、街上有景”的文旅胜地——斑驳土墙化作画布,画廊与写生基地错落有致,“创作—展示—销售”的产业链让农民画走进了省级非遗名录。漫步村中,队员们被这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深深打动,纷纷表示要将这份鲜活经验,融入未来的学习与实践行动中去。

    顺赣江而下,百嘉老街的青石板虽刻着岁月痕迹,但也奏响着新乐章。7月3日,队员们被街角龙舟手作馆的木屑香吸引:老匠人带年轻人打磨龙舟模型,旁侧射箭馆传来欢呼。“以前静得听见落叶,现在‘龙舟文化旅游月’一来,一天接待上百游客!”店主笑指墙上照片,传统手作与现代业态在此和谐共生。看着眼前的龙舟模型,队员不禁感叹:创新不是颠覆传统,而是让老手艺接上时代地气!

    左图来源于:万安县百嘉镇公众号

    7月4日,实践队员们怀揣着先烈们用生命熔铸的红色精神,在罗塘乡红色旧址开展了一系列学习与传承活动。来到康克清故居,队员们驻足于见证了战时烽火的蓑衣前;聆听曾天宇烈士的英雄事迹,感悟革命精神。走进旧居旁的“童心港湾”,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,教唱红色歌曲,诵读革命诗篇,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蓬勃生机。

    扎根基层,夯实乡村治理根基

    乡村振兴,产业复兴,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,更离不开基层治理。7月5日,实践队深入高陂镇开展“送法下乡”系列活动,队员们走访十余户村民,发放《民法典》手册;结合案例为村民解读《民法典》并答疑解惑,针对儿童群体还特别设计了“对错大考验”游戏,通过PPT列举“被欺负该找谁”等趣味问答,普及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。同时,实践队还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法律直播,吸引2000余人次观看,收获点赞逾3.5万次。

    “买菜砍价怎么说?”“去医院怎么跟医生讲清楚?”在高陂村活动室,一堂别开生面的普通话课正在进行。“语言通了,心更近了。”队员们发现,部分村民尤其是老人,因普通话不熟练,在就医、办事时存在沟通障碍。课堂上,队员们化身“小老师”,从日常用语教起,组织小朋友玩“绕口令”游戏,为年长者模拟“买菜”、“看病”等实用场景。“以后去医院,再也不怕听不懂医生讲话了!”68岁的张奶奶在模拟演练后,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。

    实践接近尾声,队员们在高陂村村委会体验“村干部的一天”:整理300多份土地合同电子台账。这不大的册子里,每一页都藏着农户的生计;将宅基地确权文件改成“大白话”宣传单时,才懂“专业”要接“地气”的实践意义。村委会独创的“白+黑”工作法(白天务工则晚上走访)和“1+3+N”治理模式(党建+三治融合+多元主体),让队员孙菲顿悟:“基层治理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,而是要踩进泥里做。”

    从田间地头到画里乡村,从街头巷尾到课堂内外,“铁算盘”实践队以脚步丈量乡土,用实干助力振兴。在与乡村的深度相拥、和群众的紧密互动中,队员们不仅开阔了视野、磨砺了才干,更在心底悄然播下了扎根乡村、建设家乡的种子。未来,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子们将把此次实践收获转化为行动,用所学知识助力乡村发展,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光彩。